608.乱套-《最终诊断》
第(2/3)页
输出中国抗疟经验和产品
?
在全球每年2.19亿的疟疾病例中,约90%的病例和由此造成的死亡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国和其它已经得到消除疟疾认证的国家均已证明,疟疾是一种可以被消除的疾病。
?
世卫组织建议通过有效的疟疾病媒控制来保护所有面临疟疾风险的人。两种形式的病媒控制——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和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在许多环境下都是有效的。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为世界疟疾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现有的疟疾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恶性疟疾的治疗。
?
周晓农所长指出,全球基金在全球推进开展消除疟疾工作,疟疾防控产品包括药物、诊断试剂盒、浸泡药物的蚊帐、杀虫剂等,每年有高达14亿美元左右的物资采购。“我们国家也输出过一些产品,比如青蒿素、蚊帐和杀虫剂,但同全球的采购量相比,中国占的份额还很小,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希望同更多国际机构展开多边合作,推动输出中国的技术、产品和中国的人才,为全球根治疟疾贡献中国力量。”
?
你必须掌握的基本参数
对于初次接触呼吸机一定要掌握的几个参数有:潮气量、气道压力、呼吸频率,它们分别代表容量、压力、时间。
这是呼吸机的基本参数,其他的参数都是以这三个参数为基础,采用各种公式计算推导而来。
首先,必须把呼吸机工作原理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用嘴吹气球,呼吸机就是嘴,气球就是肺。用力吹气球,气球变大,力小了,气球也小了;力太大,气球会爆,力太小,气球就吹不起来。「力」就是气道压力,用厘米水柱表示(cmH2O),「大小」就是容量,用毫升表示(mL)
以上面这幅图为例,上下两个波形,横坐标都是代表时间,上面的波形纵坐标是压力,单位是 cmH2O,下面的波形纵坐标是容量,单位是 mL。
红色曲线代表呼吸机提高气道压力,从基线逐渐上升至最高值约 20 cmH2O,肺内的容量开始增加,从 0 上升到顶点约 400 mL。蓝色曲线代表呼吸机降低了气道压力,于是肺内的容量变少,从 400 ml 逐渐将至 0 mL。
400 mL 即为潮气量。吸气时间大约是 1 秒,呼气时间大约是 1.5 秒,推测出患者一分钟呼吸频率大约是 60/2.5 = 24 次,吸呼比是 1:1.5。
作为机械通气最为重要的三个呼吸参数,潮气量、气道压和呼吸频率应该被记在每日的病程记录中。每个患者理想的潮气量、气道压、呼吸频率均不同。如果与前一段时间的呼吸参数相比,当潮气量降低、气道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快时,往往提示病情出现恶化,需要及时寻找原因。万万不能等到氧饱和度开始降低时才去寻找原因,此时病情已被极大延误。
「及时」发现潮气量、气道压、呼吸频率的变化,是对大多数呼吸机使用者的基本要求,能将这一点做好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临床中绝大多数机械通气相关的不良事件都与没有「及时」发现这三个参数的变化有关。绝大多数机械通气的临床问题就是:发现这三个参数的变化——寻找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
教科书:呼吸力学参数
本文把呼吸参数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就是上面那三个参数,可能只需要花费 20%的精力去学习,就能解决 80%的临床问题;对于接下来两类参数,可能花费了 80%的精力去学习,只能解决 20%的临床问题。当你还有 80%的临床问题无法解决时,就去关注呼吸功的计算方法,那将会是一件枯燥无味、且「然并卵」的事情。
为什么不推荐朋友们先看教科书或者先参加学习班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吹气球」比看书简单。其次,教科书涉及的参数需要在特殊的通气模式下测定,实际中往往不容易做到这点。
教科书式的参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顺应性(弹性阻力)。其测量条件要求:充分镇静、肌松,不保留自主呼吸,使用容量控制通气,流速方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