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渴望-《诸天云游僧》


    第(3/3)页

    智障不在乎李子通,却不能不在乎阚棱和王雄诞。阚棱勇猛无敌,在江淮威名赫赫,而王雄诞则在自己身边不但学了一套少林内功,更和程咬金一样被智障传给了金刚不坏神功的法门,一身武艺不可小视。智障不相信一个所谓的左游仙能杀死他们,以王雄诞的智慧他们不可能逃回北平,最大的可能是长安,是极其欣赏阚棱的李世民那里。所以智障吃完饭便离开了客店,在长安西市闲逛起来。

    先前李世民平定王世充与窦建德,李渊一时高兴,便封了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设府开衙,从此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皇储之争变得明朗起来。李建成意识到威胁,开始把手伸向了大唐的军队中,不但拉拢了罗艺、薛万钧、薛万彻、冯立等人,还将自己的三弟李元吉送入军中。李世民也不甘示弱,原本作为大唐军神的他,开始玩起了文学,设立文学馆,招揽天下英杰,前后有十八学士相随,得到了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这些大才的辅佐。

    皇宫西侧靠近长乐坊的位置有一处馆阁,上面悬挂着一块匾额,写着文学馆三个字。馆前街上的行人明显比别处更多,而且大都是高冠博带的文士,这些人故作矜持的在馆前“经过”,呼朋唤友的谈论些诗词歌赋、

    史记文章,亦或是滔滔不绝的探讨天下大事,评论各方诸侯,就差在脸上写着:“我很有才,招我进馆吧”这样的字了。

    文士们或是高傲、或是淡然、或是风流潇洒、或是孜孜不倦,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个明显比别人高大的“文士”摇着一把折扇从门前经过,看了看文学馆三个字,突然变皱起眉来,想了一会儿不知从哪里找了一支笔,左手端着砚台,在大门的两侧木柱上分别写了两行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字迹不算漂亮,但显得苍劲有力,街上所有的“行人”都被此人的动作惊呆了:竟敢在秦王的文学馆前胡乱涂鸦,莫非他不怕刘弘基那个流氓的拳头?

    不得不说,李世民是个胸襟开阔的君主,在他手下不但有饱读诗书的儒者,能征善战的猛士,当然也不缺少无赖耍横的流氓,说起来历史上的尉迟恭、程咬金这样的货色都是流氓坯子,而刘弘基就是个真正地流氓。

    刘弘基的父亲是河州刺史,他也因此做了右勋侍。刘弘基性格豪爽,狐朋狗友一大堆,每天吃吃喝喝争强好胜,因此弄得家贫如洗,为了不去辽东,这货还故意杀耕牛,进了监狱,出来之后亡命江湖盗马自给,后来跟了李世民出生入死立下不少战功。虽然做了大官,刘弘基依然不改流氓脾气,李世民设立文学馆之后,天下文士纷纷来投,其中自然是良莠不齐,许多无才无德的人让李世民头疼不已,刘弘基便自告奋勇,每天提着大棒子在馆中,专门负责收拾那些捣乱的、混吃混喝的、胡搅蛮缠的“文化流氓”士子们被打的怕了,便不敢再轻易上门自荐,转而在门外“路过”,希望自己的惊人之语能够被秦王看上。因此这个高大文士的做法才让这些人吃惊不已,这些人停止“路过”就站在馆外,等着看一场好戏。

    刘弘基刚才回馆内吃饭,听人说门外有人的木柱上乱写乱画,这货立即拎着碗口粗的棒子冲出门来,冲着街上的文士一瞪眼,凶神恶煞的喝道:“谁在这里乱写乱画?嫌老刘的棒子不重吗?”

    满脸横肉的刘弘基一嗓子震得街面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石阶旁站立的高大文士,心说:好戏开场了。刘弘基顺着众人目光往旁边看去,登时一愣,情不自禁的脱口道:“好一条大汉!”

    刘弘基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大将,他一眼就看出文士掩盖在长衫下面的粗壮骨架,之所以这文士看着显得瘦弱,那是因为他远超常人的身高和身上的那件月白长袍所衬,刘弘基心里甚至开始嫉妒起来:如果这文士披上一副明光铠的话,绝对比自己更加威武雄壮。

    “是你在门柱上乱写乱画?知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虽然刘弘基对自己没有一个文士更加威武的现实很自卑,但他还是站在台阶上让自己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质问那高大的文士。

    “哈哈,对不起了,我看着大门有横批却没有对联,闲得很古怪,所以情不自禁的就胡乱添上两句,将军如果不喜欢,某刮掉便是了。”文士,当然也就是智障一脸淡笑的说道。

    “横批?对联?”刘弘基虽然奇怪,但并没出声,他知道自己念的书早已就饭吃了,在词句上质疑一个文士绝对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所以虽然没有听过这两个词,但他还是装模作样的转过身开始“品鉴”起门柱上的两句词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恩,直白了些,到是还算不错。”刘弘基装模作样的读了一遍,捋着下巴上的三缕胡子点了点头,好似这两句词稍稍能入他刘大师的眼。

    “岂止是不错,此句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不但对仗工整,且朗朗上口,深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你不懂不要乱说!”刘弘基文学大师的假面被毫不留情的戳破,恼羞成怒的刘弘基恶狠狠的一回头,却发现眼前是一位须发斑白的瘦老头,流氓头子的嚣张气焰顿时烟消云散,咧嘴露出一口白森森的大牙笑道:“孔夫子来了啊,诶哟,我的肚子,少陪少陪……”

    小老头弱不禁风,却能让满脸横肉的刘弘基尿遁而逃,这让智障感觉很有意思,正要说话,那小老头却抢先开了口:“这是你写的?小伙子身量不错,君子六艺,射御之道亦不可轻废,你小子做的不错,是来文学馆自荐的吗?有没有介绍人?不怕,有老夫在,刘弘基不敢放肆……”

    古人有句话叫做:好为人师,作为孔子第三十一世孙,孔颖达也就是这个小老头深受孔子为人师表的影响,喜欢说教,提携后 进,加上已过天命之年不免话多,所以一见面,孔颖达就喷了智障一脸的吐沫星子,所谓长者赐不敢辞,智障虽然深受其害,但也只好躬身受教,低下头来做倾听状,来掩盖自己脸上的苦笑。

    被当做青年才俊提携的智障挨了一脸口水,在门前众士子羡慕、嫉妒、鄙视的眼神中被孔颖达带进了文学馆,在西厢的小厅内等待李世民的召见。孔颖达临走时拍了胸脯:就凭智障在门前些的那两句话,一定让秦王把他收在文学馆中留用,让智障好生准备,不要丢了他孔颖达的脸。智障自进门来还没说一句话,便稀里糊涂的背孔颖达手做了门生,看样子还生怕别人抢走。

    “一副对联而已,有这么大的威力吗?”智障看着孔颖达脚步轻快的出了门,哑然失笑之余也不免奇怪:“

    孔老头有点反应过度了吧,就像是得了新玩具的小孩,急着跟自己的小伙伴显摆一样。”

    小厅不大但收拾的很整洁,一主一宾两把胡凳,两张圆桌,墙上挂了几幅字画,以智障的眼里倒也看不出好坏,感觉顺眼而已,倒是一副字下面的落款引起了智障的注意:王献之,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的儿子,能收集到他的字,说明李世民对书法的喜爱,看来这座文学馆,倒也不全是李世民为争夺皇位而做的面子工程。

    智障正看着,厅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智障回头看去,正好那人也在门口往厅内看来,稍稍打量了一番智障,顿时深吸了一口冷气,右手按住了腰间的宝剑:“原来是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