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量记录着各式数据,同时着手制作了好几个样本。 苏落才勉强从对这些天然法术模型的研究中脱离出来,立刻将获得的灵感应用于实践。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这种法术模型的形成原因……回去再研究。这些模型中蕴含了大量抵抗压力、分散冲击、增强结构韧性的法术,正好可以用来升级实验室的防御和适应性。” 苏落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数小时后,经过大幅度强化的实验室再次启程,向着山脉更高、重力更强的深处进发。 随着高度攀升数千米,环境重力也攀升到了两百倍的水平。 “在这片山脉,高度越高,重力越强,天然就筛选了生存在这里的生灵,生存在越高位置的生灵实力越强,这是一种环境选择。” 苏落再次暂停,对实验室进行新一轮的适应性调整。 实验室缺乏生物体的自我调节与进化能力。其外部装甲和主框架或许能依靠材料强度硬抗,但内部精密的能量回路、脆弱的观测仪器和复杂的管道系统,却难以承受全方位且持续变化的重压。 就像你不能要求你的二弟去承受你脚部承受的压力一样。人家虽然叫第三条腿,但不能真把兄弟当腿用。 苏落耐心地对每一个子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主要是将刚从虫族身上解析出的那些天然抗压法术模型,进行适应性修改后,恒定在实验室的关键结构上。实验室的整体环境耐受性,在这个过程中稳步提升。 这个过程,类似于高端战斗机的发展离不开超音速风洞的验证。 只有置身于真实的高重力环境中,才能最有效地发现薄弱环节,并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 当环境重力攀升至六百倍时,实验室的核心——魔力池,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哀鸣。 池壁开始浮现细微的裂纹,内部高度压缩的魔力也变得极不稳定。 魔力池承受不住如此恐怖的重力了,这一次重力山脉探索到此为止。 实验室都扛不住了,再往上爬就是有病,苏落也不会什么破而后立、极限锻体的技能。 后面的区域,下次再来探索吧! 收获颇丰,实验室可承受加速度上限几乎翻了十倍,以后可以零帧起手了。当然,最重要的收获是这些虫子的身体。 苏落这时涨红着脸,眼球有些红,身体中心煞血气与自然元素高速运转,维持着身体的运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