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舆论一出,关于漠北的移动朝廷扎营在梁国疆土最靠近的地方这件事,已经没人再关心了。甚至有边城的人以此为荣,说起自己是某某边城的人,更是自豪地一拍胸口,表示自己是离漠北王与嫡公主娘娘最近的人物。 “我跟漠北王同饮一江水!” “我与嫡公主娘娘共享一片天!” 不得不承认,从某方面来说,梁国上下,还是很善于自我安慰自我调节的。 至于为何深在漠北腹地的王庭中发生的一应事件,到底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遍梁国南北的? 已经在去年互市开通后就扮作商队潜伏进来的暗网人员深藏功与名。 农历二月里,春回大地,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土壤再次被翻耕,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春耕。 三月初,梁国使团赶来边城,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重要昏礼。 为表重视,此番带队的是梁国丞相,一位以“稳”为个人特色的五十岁老者。 “稳”之一字,可说稳重内敛,也可说怂。 这也是梁王与文武百官商议多次后选定的结果。 毕竟嘴巴上说得再好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谁不知道当初元后留下的这位六公主是被算计着去漠北“送死”的? 现在民间都以“嫡公主娘娘”称之,可梁都里但凡有点儿耳目的,都知道这位公主娘娘在王宫里自幼过的是何等苦日子。 虽说他们梁国就是六公主的娘家,就是六公主的靠山,稍微有点头脑的女子,都不该与梁国反目成仇。 可万一呢? 万一这位嫡公主娘娘嫉恶如仇,宁愿鱼死网破也要拉他们下水怎么办? 所以派过去的人,一定要慎之又慎。 首先,绝对不能有女眷在大王宫中,毕竟但凡在宫中,就算没有落井下石对六公主戏耍欺辱,也有冷眼旁观之嫌。 其次,一定要沉得住气,哪怕是被人轮圆了胳膊甩几个大耳刮子,也能稳如泰山说一句“臣有罪”。 再次,身份也不能太低。 太低,那不是大大咧咧告诉漠北王以及六公主,说老子就是瞧不起你,就是不怕你。 那不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吗? 挑来选去,这位平日里万事不管,上朝都是打瞌睡混日子的丞相顺利脱引而出。 赵丞相苦啊。 心里苦得都泛上舌头根儿了。 驿站里,赵丞相望着窗外来往的热闹人流愣愣发呆,顺便在温暖的三月春阳里额头抵着窗棂打了个短暂的盹儿。 忽听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噔噔噔跑近,神游太虚的赵丞相惊醒,下意识吸溜了一下口水,抬袖顺势一擦,双手往背后一背,微微抬起蓄着花白山羊胡的下巴,再挤个眯眯眼,一派为国为民深沉忧怅的姿态便自然而然地凸显了出来。 第(3/3)页